Saturday, June 30, 2018

第五章 兄妹所见

第五章

兄妹所见

【兄长傅申平在吉林和龙插队期间的留影】

【妹妹傅申桃、傅一玲在福佑路的留影】
福佑路394号曾经是《民主之声》公开的联系地址

我进京请愿失去人身自由,受伤最大的是父母,是兄妹。51日在上海南京路上享有盛名的王保和酒家,我大妹傅申桃按早已预定的时间举行婚礼。竺长飞的亲朋好友差不多都到了,我的十几个朋友也都出席了婚礼。因为当局没有把我的情况明确通知家属。大家为我留著位子,期盼发生奇迹,也许我会在酒宴的最后一刻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但是终于没有奇迹,这成了大妹、妹夫和全家的遗憾。
家里估计我出了问题,于是在526由兄长傅申平起草从他们的视角写了一篇关于我的文章,兄妹三人签署,送交当局。题目是

《我们的兄弟傅申奇》


家庭灾难——社会探讨
傅申奇投入民主运动已两年了,他以全部精力献身于民主运动,先后组筹了“振兴社”及刊物《民主之声》。最近又参与承办了中华全国民刊协会《责任》的编辑工作,对社会上存在的弊病,尤其是对官僚主义予以严厉的抨击,意在不断改革,健全民主制度。
申奇排行老二,他从小艰苦朴素,严于律己,作风正派,少年时期就敢于探讨,敢于进取,敢于同不合理的现象作斗争,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刻苦攻读马列著作,研究社会科学理论,坚信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用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来对待现实,探讨当今社会,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一场运动,现在的社会既然不是完美的,因此就必须不断革命,使之完善。社会主义必须是民主的,人道的;民主制度当然要比专制制度来得科学、合理;……这就是他的观点,也就是他的出发点。
申奇之所以走上这条通常被人们理解为“危险”的路,置身家性命而不顾,是有一定的思想基础的,其中与我们家庭的灾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这个家庭里,我们曾有着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也有着青少年痛苦的记忆。我们也曾无比信赖过现代宗教迷信,我们又面对彷徨、现实、徘徊、真理、正义、正直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他终于在伟人的著作中,从很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找到了答案——科学社会主义。他的观点是坚定的,他会实现他的誓言:“我们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申奇于一九五四年七月七日出生在一个清贫的民警家里,这个家连一张像样的床和桌子都没有,更谈不上有什么财富。然而这个家庭对于我们来说是美好的、和睦的。母亲是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出身的孤儿,她是个心地极善良的人。解放后,她在扫盲学校里读完初小,又在里弄里积极工作,她满足新社会为她带来的一切,衷心热爱新社会。“说老实话,做个诚实和正直的人。”这是母亲的教诲——也是我们处世的座右铭。我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社会主义好”这首歌是我们最喜爱的歌曲之一,记得我们还轮唱、合唱,以此为乐过。当然这都是父母赋予我们的原始感情。
黄金般的童年在安定的年代里无忧无虑地逝去,申奇十二岁那年,那时他是五年级学生,正直的父亲由于向个别党员指出不正之风,受到打击报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建国十六年后,他竟成了地主。申奇可怜的妹妹才七岁,我们都生长在城市,连农村都从来未去过一次,含糊的概念硬要我们接受,无情的鞭挞逼着我们承受。这天是一九六六年三月十八日,母亲的感情是复杂的。“对党并无敌意,为什么会这样?”她悲痛欲绝,委屈痛苦。她当时是里弄干部,尽管她以前曾积极工作过,现在也只能“嫁鸡随鸡”了。可怜的妹妹和我们兄弟也常常在哭泣中进入梦乡。父亲经常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半夜里我们又被父母的哭泣声惊醒,这样一家人用辛酸的泪水度过漫漫长夜。然而,这仅仅是悲剧的序幕。
六月份暴风骤雨般的大革命开始了,它席卷全国,无数善良、正直的人们,数以万计的家庭被摧残。作为地主家庭的我们,其处境是不言而喻的,的确,在我们童年、少年时代,父亲一直严格要求我们,并要我们“好好学习,听党和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在我们心目中是慈祥的、善良的、崇高的,然而严酷的现实又使我们感到必须与父亲划清界线(可悲的时代)。开始我们都以革命的姿态对待阶级敌人——父亲,尽管我们真心真意地站在革命人民一边坚决斗争,可是不久我们还是成了狗崽子、混蛋之类。社会的压力,是如此多样性化地向我们袭来,但歧视并没有使申奇消沉下去,他决心把“反动老子”批臭斗垮,以表明他的立场坚定。其实在那个年代里,所谓“黑七类”的子女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幸者,他们不但在学校里受到极大打击,社会上的压力也是极大的,有的地方干脆就叫我们狗崽子,我们是无法表白的,显然申奇的做法是徒劳的。随后我们恨这个家,更恨父亲,可是又有谁知道,这个家在消亡的边缘挣扎,父亲本人更是在逆境中求生存。
记得那年八月的一个夜晚,我家被抄家了,当然作为财物是一无所有的,当时靠父亲的微薄工资把全家养活就不容易了,结果只搜了父亲的日记、信件和几元公债卷、一顶警察大盖帽。作为罪证。申奇的立场是鲜明的,当时找了那些头头:“父亲虽然没有田地,可是带了一脑子的反动思想,我林和他划清界线。”(那时他才是12岁的小学生)
一九六七年一月,父亲为抄毛主席的《我的一张大字报》的新罪行,被罚跪、斗争,但他不服,国为他认为“既然叫改造,又不让人接触毛泽东思想,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然而该单位送他去徐汇分局扣留,我们和申奇都有说不出的滋味。
由于父亲的性格倔强,又拒不认罪,斗争也就越来越频繁,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被批斗,但是申奇丝毫都没有对文革不满、对党不满的情绪。
在一次批斗会上,造反派气势汹汹地到我家来揪母亲,妹妹吓得直哭,看着他们把慈爱的母亲连拖带拉地推下楼,把母亲的头发也揪掉许多,说她是地主婆。母亲有什么罪?她一生有多苦,今天还遭凌辱,这给我们的感情上带了莫大的打击。难道在旧社会受苦的人在新社会同样地过不去,这是为什么?为此母亲要以死来表白自己,这个家庭已濒临家破人亡,全家在痛苦中度日如年,最后母亲为了她的孩子们苟生下来。
六九年对申奇来说是他立志为人类奋斗而努力学习的开端,这年由于父亲的问题,他的哥哥被牵连,只能到边疆农村去插队落户,朝夕相处的兄弟要离别了,弟弟完全理解他哥哥的不幸,直到临上火车时还要一同去,但无情的火车把他们拆散了,从此弟弟他独立思考一,没有在蔑视的眼光下匍匐,反而精神振奋地面对现实生活,对于未来寄予无限希望,他决心从事艺术——绘画,一开始进展就相当快,他请他的同事和父亲的老同事做老师同时到处寻找同行共同探讨,他把仅有的零花钱都用在绘画上,不久他从素描到油画,他创作了许多。印象很深的是《鲁迅和青年在一起》(到他拘捕后的80年代一直挂在家的墙上),使人仿佛看到鲁迅先生至今仍在启蒙新的一代在不断追求理想,向一切不合理的一切挑战。
七三年,申奇在家庭又一次倍受屈辱的情况下,醒悟到这决不是个别家庭的问题,是社会不公正必然产生的现象。他决定停止他的艺术生涯,开始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时值毛泽东提出认真读书,弄通马克思主义……我党真懂马列的人不多)从此不断向纵深发展,以至于通读了马列的精典著作。事实就是这样,家庭的压力反到成了申奇学习研究的原动力。那件事是这样的:七二年底房屋拆迁人员乘人之危,用恐吓、威胁、欺骗手段,假公济私利用特权用三调的方法,自己住进了新公寓,我们却搬到比原来面积还小的旧房子。尽管他们是毫无道理地捉弄,我们却只能忍气吞声,申奇甚至被训斥得流泪回家,(训斥的理由是你们地主以前住了好房子,现在当然要住差的)当父亲指责他们欺上瞒下,他们非但不改正,反而串通单位、街道狠狠批斗了父亲,在这个社会为什么正直的人会如此下场,而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却如此神通广大,为所欲为,甚至飞黄腾达,这究竟怎么解释呢?为什么?他更想从马、恩、列、斯、毛的著作中要术得到全面的答案。时年十九岁,他没有徘徊,抓紧生命的每一分钟,认真读书,在上海图书馆、黄浦区图书馆、虹口图书馆……留下了他发奋读书的足迹,

无论何时何地,一有空他就捧着书。一段时间后,他变得沉默寡言,母亲担心他成了书呆子,他说:“妈妈,你不是希望我们做个正直的人,一个好人吗?我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做好事。”王申酉烈士就是在那一段时间,他在黄浦区图书馆结识的,他们共同探讨、研究。青年一代之所以有希望,就是因为他们有献身精神、追求真理的信念,他们认为只有社会改革才能使每个人、每个家庭得到解脱。今天的事实也表明了社会改革后解脱了无数人和他们家庭的不幸,挽救了一代青年。中华民族的振兴必将在不断的改革中得以持续。用马克思主义的一句来概括:“无产者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他刻苦选读了哲学、经济学包括古典名著,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他更是认真攻读,诸如亚当斯密、李嘉图、黑格尔、费尔巴哈、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傅立叶等人的名著,他还通读了世界通史,他酷爱这些书籍,不久他的书籍满屋皆是。
七三年底,申奇对他哥哥说了惊人的话、他认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必要性是不科学的,作为前进中的社会这是倒退。先进的国家应当农村逐步城市化,而长期在农村无限期接受再教育的且看,只是整天怨天尤人。尽管这些话是有其道理的,当时却是大逆不道的,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然而他的回答是:“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
七四年三月他写下了《生命的宣言》,发誓要为人类最伟大的共产主义献身。他在这篇近万言的文章中认为社会的前进是必然的,他要实践高尔基所说的“最光荣最伟大的职任就是在世界上做一个人”他的文章的结尾,这样写到:
对于为必然性开辟道路的人,灾难会降临到他的一生,我自己本也知道这样的事情,然而我的命运却早已注定。
告诉我,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没有牺牲而自由居然会得胜在战场?为了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我甘愿献身,我知道我能够也愿意做到这样,我清楚地知道,在达到理想境界的征途中没有平坦的康庄大道可走。只有在那崎岖险路上勇于攀登,敢于奋斗的人才可能达到目的地。
奋斗的艰辛啊!筋骨俱伤;
 奋斗的悲伤啊!心肺欲摧;
 奋斗的快乐啊!冲破桎梏迎来明天;
 生命的奋斗是彻底的,奋斗的生命是壮丽的。
 最后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来结束我的宣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怎样渡过呢?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一九七四年三月

这年夏天,他流着汗水精心为俄罗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车尔尼雪夫、俄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普列汉诺夫各作了一幅油画,这是他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绘画,从此再也没有摸过他心爱的画笔,现在看来他对这两位先驱者的崇敬心情是发自肺腑的。
同年七月他在《生日留念》中明确他将从事社会科学坚定的信念:
今年的生日表明已经存在二十个年头的我,童年的幼稚,少年的鲁莽,心血来潮的热情,徒然的伤悲,也将随着这个日子成为过去。过去的生命已经死去,就让他死去吧!我不要它复活,让它自己埋葬自己,并为自己痛苦吧。真正富有生气,精力充沛的岁月从这里开始。
我未来的生命已献给科学,主要的是社会科学。从事科学的研究是我们的工作,为科学的真理而斗争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既不需要充满虚无飘渺的幻想——唐吉诃德式的骑士热情,也不能给内心充满矛盾——行动犹豫不决的哈姆雷特的性格留下任何余地。
赫尔岑说:“科学不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诚然在科学上除了法流满面是没有其他致获的方法,热情也罢。以整个身心去寻求也罢,都不能代替劳动。“我需要的是诚实而艰苦的劳动,对我来说,事情不是在于把某种思辨的原则从外部注入世界,而在于从世界中找出这些原则,并从世界中加以证明,同时特别注意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一成不变的东西,除了发生和消亡,无止境的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对于世界上的认识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正确或不正确、全面或不全面的反映而已,而所谓科学只不过是对于这一过程正确反映的学说(既然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的认识也是随之而发展)因此科学决不是说:“跪在这里,所有这一切,我会把我珍藏的真理给予你,你只要卑躬屈膝地服从我,就能得到它。‘
自然在这里,个人的命运是难以预测的,但是费尔巴哈的话成了我的信念,“凡是已经着手的事,务必全始全终,无论结局将你引向何处,幸福或不幸,天堂或地狱,幸福是侥幸之物,成功则必尽其职。”我虽然因此失去个人的幸福,减少或丧失自己的存在,然而我所抱的念头正如别林斯基说的那样:“即使我自己生活不下去,也要叫别人以后能生活得更好些。”或用鲁迅的话来说:“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能解除的一切苦,更应该战斗。”
既不要畏惧侮辱,也不要希求冠冕,赞美和诽谤都平心静气地容忍,我决不想成为那种不能经久与世隔绝,既没受过锻炼,又不能发出声息——从来不冲出去和敌人照面,却在一场争取那不朽花环的艰苦竞赛中偷偷溜跑的英雄。
我将能够这样骄傲地宣称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我成为内心自由的人,真正的灵魂是不会死的。
           一九七四年七月七日
(申奇就是这样奠定了他思想基础,那时国家的情况大家都是清楚的),他为的是改革社会,使之前进。
七五年邓小平重新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功,他满腔热血地期待祖国、民族振兴起来,但好景不长,七六年一月八日总理逝世后形势急剧变化,邓小平也随之销声匿迹了,以后他在七六年十月,粉碎“四人帮”后写下了充满信心的诗句:

          满江红

      ——回顾与前瞻

寰内中国
痛失英豪肆魔虐
狰狞露
几声喧嚣
几下跳跃
刀剑铿锵雨花台
鲜血盈灌长安谷
正危难
英雄从天落
鬼蜮除。

昔大师
指宏图
留遗务
夙愿飞彩虹
必争须臾
海内工农竟踊跃
天涯志士创新运
环全球神州拂赤纛
满天舞

申奇与全国人民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可悲的是他的老师、战友王申酉在“四人帮”粉碎半年之后仍没有幸免,七七年四月廿八日他在充满胜利的希望中倒在血泊里,这对申奇的刺激太大了。之后的几个月里,他经常在梦中呼唤王申酉的名字,睡梦中惊醒的他,眼里残留着泪水。他——一个正直的青年继承烈士的遗志的决心更坚定了,他坚信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的。聪明的人在它的前头,而愚蠢的人被它拖着走,因此他认为决不能再重演这样的悲剧,为民主制度的奠定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就这样我们的好兄弟(好哥哥),他头也不回地朝着他自己觉得应该的路走下去了。

这——就是我们兄妹对傅申奇的认识。

                   傅申平
                                     傅申桃
                                     傅一玲

                  1981.5.26

这篇文章对我的人生轨迹和思想演变作了简要而精准的描绘,是我到1981年为止的人生经历框架。当然我从呱呱坠地,到81年被关押的27年间的经历要更丰富、更繁复、更精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的27年是那个时代一个特殊的版本。就请各位容我一一道来,在这个框架里填补更多的内容。我自以为是幸福的一代;以及接下来是饥饿的一代;毁掉的一代;觉醒的一代;奋起的一代所经历过的天真烂漫、调皮捣蛋、饥寒交迫、蹉跎岁月、幡然醒悟、奋起抗争。会有很多细枝末节,但愿不是多余的,令各位厌烦的。

就让我从我的出生,我的父母,以及祖父的家庭说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