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超山再会
《再会》
那天你最后一声喊
两耳都有回声
半山腰一阵风吹过
再会
绕过弯弯的小路
你已消逝在天边
我独自挥着手
对山外对的云雾
它横在你前头
那阴沉的凶兆
却不能把你阻挡
梦一样独单
且留存你的欢笑
天真如野外的花朵
我走向山岗的最高处
喃喃地说
再会
那是一次历时久远的再会!
1981年3月。78年年底以民主墙开始,接着以民刊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民主运动已遭受巨大的压力。3月初中共中央发布了9号文件,宣布所有民刊为非法,责令停止,否则追究刑事责任。
九号文件的重要内容如下:“近期以来,全国一些地方非法刊物积极活动,扩大发行范围,并且纷纷要求注册登记,非法组织也重新抬头,都企图争取合法地位。所谓非法刊物和非法组织,就是指违反宪法和法律、以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为宗旨的刊物和组织。这些刊物在一些青年中散发、订阅,有一定的市场,其头头许多也就是非法组织的头头。”
“他们采取的策略,是尽量用合法的形式掩护非法的活动,打著‘民主’、‘自由’、‘人权’、‘改革’等旗号,进行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的活动。有的甚至捏造说,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官僚特权阶层的矛盾’,目前全国各地布满‘干柴’。他们妄图把所谓‘社会上的每一次骚乱都利用起来,点燃这堆干柴’,‘在危机周期中进行夺权’搞反共反人民的所谓‘第二次革命’。有的还与国外、港台反华反共力量勾结,谋求支持,以扩大他们的反动影响,甚至准备成立反共政党。 ”
文件明令:决不允许这些非法组织和非法刊物的成员在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串连,在组织上、行动上有任何形式的联合。决不允许其以任何方式活动,以任何方式印刷出版发行,达到合法化、公开化。特别强调,对于同国外及港台反动势力相勾结、洩露国家机密甚至出卖情报的非法刊物、非法组嬂,在获得确实证据后应依法取缔,并惩处其中的首要分子。参加非法组织和非法刊物的一般成员,应该区别对待,进行切实的思想教育和分化瓦解工作,逐步争取其中多数成员转变立场。
另外对体制内的人员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家机关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律不许以任何形式(例如向他们透露党和国家的机密,提供印刷、发行条件及活动经费等)支持非法刊物和非法组织,或与他们保持曖昧联系甚至直接参与其活动。违者必须给予党纪、团纪、政纪、校纪处分。情节严重,经过教育坚持不改的,要开除其党籍、团籍、公职,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规定以外,九号文件还安排相应的步骤向民众传达:“本指示要首先向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传达,进行认真讨论,坚决保证执行。”“然后,要传达到全体职工、全军指战员、高中以上各类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高中以下各类学教职员工、农村社队干部和知识青年、城镇待业知识青年。”
并规定:处理两非问题“必须由省市自治区党委直接领导”。
九号文件在北京下达时还附列了十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民刊名单,上海《民主之声》和《海燕》,北京《四五论坛》等三家,广州《人民之路》,武汉《钟声》,青岛《海浪花》,杭州《浙江潮》,天津《渤海之滨》,温州《呐喊》等等。
我和武汉秦永敏、广州何求、北京杨靖、云南陈尔晋等一批朋友,认为不能轻易偃旗息鼓,决心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果,为民间政治力量的崛起不惜遭受牢狱之灾。此时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地区并没有按照文件的要求进行传达,并且,邓、胡和华国锋的博弈似乎还没有最后尘埃落定,至少我认为:最高层有不同声音,此时此刻双方都不想真正做镇压青年和群众的恶人。因此还有一丝空间,使民间政治力量的存在成为自然。(后来明白了,这是误判,当时,邓已获得决定性胜利,华国锋出局已经是形式和时间的问题了,民间力量失去了利用价值,并且邓深知中共早期就是从刊物、社团走过来的,对此极为敏感,无法容忍。而民间力量没有形成真正的力量,只是有一点影响力而已,根本无从抗衡。)
我们决定组成《爱国护法请愿团》,进京向人大状告中共无视法律,以党立法的违法行径。
在离开上海之前我已出版了《责任》第八期,并尽力作了安排,希望如果入狱,《责任》还能长期坚持,和中共打法律战。
我把《责任》第九期编辑、出版事宜托付给了林牧晨。把印章、相关文件和全国通讯录都交给了他。并希望他作后续安排。
对这件事我与何永全达成共识,如果我出事情,他会继续努力。我邀请何永全一起去我最熟悉,也比较近的杭州与一些朋友当面作一些讨论和安排。正巧屠国祥说超山风景区非常漂亮,一般人不知道这个旅游景区,他认识那里的管理人员,住房和膳食都可以得到优惠,我和林牧晨及其他几位朋友便决定前去游玩、赏梅。因为超山是在去杭州的途中,我和何永全便一起前往。
这是我投入民主运动后和民运朋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起旅游。同行的还有张惠康、潘年青等。
我们预计:我们这些人在这样的时刻一起出游一定会引起当局的紧张,确实也如此。
火车启动前,张慧康把头伸在车窗口外张望,看到当时借调在公安局工作的他以前的同事,向他打招呼,问他去哪里。不知是不是纯属偶然,反正我们也不在乎。(后来张回到单位就被领导叫去谈话)
我们坐半夜的慢车,牧晨他们带了酒菜,一路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凌晨四点才到了临平站,但屠国祥姗姗来迟,等到天大亮后他才到。到他联系好的住处,大家就休息了几个小时。下午屠国强建议到塘栖古镇游历一番,
大家欣然前往(何永全没去)。塘栖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自元代商贾云集,蔚成大镇,明清时富甲一方,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被称为“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枇杷之乡”。
塘栖山明水秀,名胜古迹较多,自古以来就有着众多美丽的诱人景色。锯记载,曾有栖溪十六景之说,分别为:芳杜菱歌、厂阴渔火、长桥月色、溪口风帆、永明晚钟、清流高阁、塔址芙蓉、北塘夜市、南山翠微、柳堂春晓、超颠远眺、溪河夜泊、翠河秋色、超峰雪霁、西浦斜阳、横潭渔火。文人雅士们纷纷为这些景色呤诗咏句,为那些景点增光添彩,留下了不少诸如“市门相向锁长虹,画舸奔云趁晚风”之类的佳句。历经沧桑,时过境迁,到我们观览之日,那些昔日的胜景大都早已湮没不存。超山观梅胜景可算硕果仅存了。我们漫步在古镇,沿街都是百年老屋,有些甚至是明代建筑。
塘栖的古建筑颇具特色,深宅大院皆高筑封火墙,隐于弄内,引伸出一条又一条的陪弄,据说旧时全镇共有弄堂七十二条半。不过我们已无缘目睹了。但走在清石板铺成的小街上,走过百年创始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百年老字号批零兼营二百多种商品的“百年汇昌”南北货栈,
俗称“过街楼”,为方便那些从水路而来的客商们休息。很特别的是,石桥上,都搭有桥棚,行人淋不到雨水,晒不到日头。
这廊檐街之广、之盛,在江南水乡可以说找不出第二家,名震整个江南。有俗语称:“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廊檐头”。
我们回到超山脚下住宿处,看晚霞刹那间消遁,夜色苍茫。第二天清晨,我们被悦耳的鸟鸣声唤醒。走出房间,抬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可谓云山雾罩,美妙而又壮观。旋即,太阳蹦出山坳,洒下一片金黄。我们在超山脚下踏青,赏梅。
超山距杭州29公里,系天目山的余脉,诸峰风光绮丽,与碧波涟漪的丁山湖形成山水相映的迷人景观。主峰海拔265米,因超然突立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超山”。
超山以梅景而出名,中国有五大古梅,如楚梅、晋梅、隋梅、唐梅、宋梅,超山就占五之二的唐梅和宋梅。超山梅花数以万计,品种也有骨里红、粉蝶、红梅、白梅、绿萼梅、朱砂梅、杏梅等五十多个。梅花老干虬枝,疏影横斜,红、白、绿、万花齐放,宛若夏夜星空一片璀璨。超山梅花奇特之处在于“六瓣梅”,世上梅花花瓣多五瓣,而超山的梅花却偏偏是六瓣的。一般白梅都是五瓣的,只有超山的白梅有六瓣的。而很有名的绿萼梅,几乎都是六个花瓣的,这绿萼梅开花白中透绿,很雅致。所以超山梅花被誉为“古、广、奇”三绝,也因此超山位列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每当初春二月,花蕾爆发,白花平铺散玉,十余里遥天映白,如飞雪漫空,天花乱出,故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美誉。但我们踏足之时几乎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了。
超山最有名的有大明堂、梅花、唐梅、宋梅亭、宋梅、吴昌硕、虎岩、超峰、八仙亭、青莲寺、龙洞、玉玺广场等。在超峰绝顶处,有石林,如猛虎,如巨人,如翠屏,如春笋,令人遐想万千。
可惜,我与何永全只逗留了半天多,仅仅涉足了大明堂、宋梅亭、吴昌硕墓,观赏了唐梅、宋梅。
大明堂位于超山北麓原报慈寺内,
1933年遭盗贼焚毁,后又屡废屡建百年不绝。西面是风景秀丽的水乡平畴,超山主峰气势峥嵘雄踞大明堂之后。堂前有两株遮天蔽日的香椿,当中一个月洞门。门两侧是白墙青瓦,两边各有两个梅花形的窗洞,门框及墙檐均用黑色勾边,显得十分淡雅而清新。进大明唐门厅是一个庭院,石径两旁栽种着数十株白梅与红梅,沿着石径尽头有一石坛,坛内一株苍老的梅树,下面石坛壁上刻有“唐梅“二字。
唐梅两侧,各有石阶登上后面平台。平台上有金桂、银桂各一株,其余皆为梅花。出了红梅,白梅还有绿萼、腊梅等。树后正中是一座朱色柱梁、花窗堂门的两层木结构的“沉香阁”,
现今为游客憩息品茗之所。
宋梅傲踞院外,据说原有梅树梅身已半枯,中空,呈半片树皮状,古干诘屈,苔蟠其身,恰似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但春天还有蓓蕾发出,开出的花是六瓣。老干新花,令人啧啧称奇。后来这株梅树枯死,园林技术人员利用基因嫁接出一株新的梅树,仍以宋梅称之。“宋梅亭”依梅而建,是一座翘角飞檐的石亭,
亭内有石桌,四周设有石凳,匾额上有著名书法家余任天所写的“宋梅亭”三字。亭四周的石柱上,由吴昌硕、王一亭等名家撰书的七副楹联。据说1923年仲春,吴兴书画家周庆云,受本乡亭趾人,书画家姚虞琴所邀,与塘栖文人王绶珊等人共游超山。见报慈寺香海楼(现大明堂)前环植老梅树数十株,苍苔鱼鳞,虬曲如龙,心甚奇之。遂与友人约定,在宋梅树旁构筑小亭。又寄书吴昌硕,邀其做宋梅图。梅亭在年底筑成。
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之墓坐落在大明堂左侧山麓。
墓旁建吴昌硕纪念馆,塑有汉白玉全身像。吴昌硕,名俊卿,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生于1844年,是金石书画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生前对超山梅花情有独钟,有“梅花忆我我忆梅”动情诗句,与超山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晚年常栖息其间,春赏梅、秋登高,赋诗作画,游兴不衰。生前亲自在超山选定自己的墓地,百年后要与梅为伴。1927年冬病逝上海寓邸,得其所愿葬于超山。
虽然我知道林牧晨会画画,却还是在春风徐来的静谧中,亲眼目睹了林兄画风景写生,
他在梅林旁画了两幅风景画,一副风景人物画,颇有功底。如果他不是怀有政治执念的话,在绘画方面也定有出色的作为。风景如画,即便是在一个小山顶放眼远眺,
一片翠绿,梅花点缀其间,馨香扑鼻,景色秀丽,令人心旷神怡。而在超峰绝顶处,有石林,如猛虎,如巨人,如翠屏,如春笋,可以令人遐想万千。但我无缘予闻了,因为一路上我们注意到了被跟踪的明显迹象,并且,有屠国祥熟人的消息,旅馆接到通报,要随时向派出所汇报我们的情况,我担心当地可能会找点什么借口拖住我们。为了避免发生意外耽搁行程,我和何永全在中午时分,在半山腰兜了好些个圈子,找了一条小路离去,甩掉了尾巴,到临平乘公交车去杭州,而林牧晨和其他几位,参观了当地文化馆,
上了山顶,在小庙过了一夜。
在送别的那一刻
林兄
从冰凉的石凳上站起
走向山岗的最高处
喃喃地说
再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